今年暑假,与自己10岁的儿子乐乐斗智斗勇,将他从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拉”出来,成为我市一家国企员工李彦的首要任务。李彦表示,乐乐现在基本上机不离手,“游戏就像一条毒蛇,将孩子推向了深渊,也摧毁了我的生活。”
成为游戏俘虏
李彦今年36岁,10岁的乐乐是李彦的独子。他表示,由于妻子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当初要这个孩子并不容易,所以生下乐乐后,家人对他百般疼爱。乐乐听话懂事,不管幼儿园还是小学,都属于“别人家的孩子”。
改变发生在2020年,李彦和妻子因疫情居家。想着自己平日工作忙陪伴孩子时间少,他主动带着孩子登录4399小游戏玩了几把《神庙逃亡》,没想到一段时间的放纵,彻底打开了孩子网瘾的“潘多拉魔盒”,“刚开始还能控制,孩子一天只玩一小时,现在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打游戏上。” “《猎梦宿舍》《我的世界》,是孩子玩得最起劲的两款游戏”,李彦介绍,上网时间长,不仅让孩子的眼睛视力直线下降,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妻子抱怨李彦过早让孩子接触了网络,李彦嫌孩子不听话,与孩子爆发过几次严重的肢体冲突。于是,往日和谐的家庭氛围一去不复返。直至今日,孩子看到他沉默不语,妻子对他也不冷不热,家里低气压回旋不断,让人感觉压抑的不行。
负气离家出走
提起网瘾对孩子的伤害,家住东社派出所辖区的武先生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整个假期,他14岁的儿子不写作业,成天痴迷网络游戏。自己和妻子多次劝解无效后,狠狠地训斥了孩子一回,并摔了孩子的手机。没想到这一行为,激起了孩子的强烈反抗。“孩子摔门而去,我们以为孩子只是发泄情绪,很快就会回家,可没想到等到凌晨1时多,仍然不见孩子踪影”,武先生表示,无奈之下,他和妻子只能报警求助。随后,民警调取小区周边公共视频,并沿途查找,最终在东昇苑附近找到了孩子。
无独有偶。今年7月20日0时,东沟村杨先生15岁的儿子也因痴迷于网络游戏与家人爆发冲突后离家出走。在多次出门寻找孩子无果后,杨先生无奈求助于警方。杨家峪派出所民警接警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寻找,将离家出走的男孩安全送回父母身边。
家长应该反思
离家出走、背地充钱……在我们身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绝不是个例。不少年轻父母反映,孩子们沉迷于网络世界,已经成为影响亲子关系的一道鸿沟。为此,记者登录《和平精英》《我的世界》等游戏实测,发现的确到了深夜,不少游戏中仍有一些声音稚嫩的玩家在“厮杀”,其中不乏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相关部门出台各种规定以期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一项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如此重拳之下,为何未成年人依然可以徜徉在网络的世界中。一些学生给出答案,“我爸嫌我话多烦人,就用他自己的身份证给我开了号”“我妈工作忙,游戏就是我的电子保姆”……
丰富心理世界
未成年人为何沉浸在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手机到底满足了孩子什么需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援助热线工作人员齐靓采访时表示,每个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缺少沟通和乐趣;有的孩子是想逃避现实的学习压力和社交压力;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有的是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致使孩子没有喘息的空间,需要通过网络来释放心理压力。此外,一些游戏环节的设置也容易让孩子沉溺其中。
齐靓坦言,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虽不同,但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时,家长有时会向孩子提条件或是延迟满足,而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获得即时满足,这自然会更吸引孩子。“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在家庭这一环节,家长应给予孩子必要的陪伴和呵护,帮助孩子们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看书、运动、音乐等,丰富未成年人的心理世界,帮孩子们收获一颗饱满的心,从而抵制网络世界的诱惑,健康快乐地长大。”齐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