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引领职业教育加速“焕新”
2024-06-12 08:46:35    来源:海报新闻

“100%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100%师生通过网络教学空间开展教&学的活动”,“双百”数据支撑下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另一个侧面生动呈现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赛道上的“青职风采”。

专业群智慧跃迁:打造数字化教育新样态

机械臂替代人工手、物联网嵌入生产可视化监控、大数据测评产品故障率……工厂的无人化、智能化已悄然发生。先进制造业升级,对学校相关专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从手到脑”的转变。

“一强(实践欲望强)、两难(设备不足难、设备试错难)、三弱(风险防控弱、应急处置弱、操作能力弱)这些‘痛点’不解决,将无法正面解答制造业专业实训教学‘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高杉正借助制造业数字化技术,在虚拟仿真实训室带领学生完成虚拟调试,建立虚实联调,观摩虚拟工厂。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带头人李峰教授的记忆里,2000年他教学时使用的是自制的操作简易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来实训设备经历了校企合作共建的新一代数控设备到对接产业升级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工业机器人……二十多年间,实训设备的迭代升级正是学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专业内涵,促进专业群数字化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记者了解,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和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专业群融入产业群”,主动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组建9大专业群,48个开设专业对接青岛市智能家电等15条产业链,并全部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

如何以专业群数字化升级改造为基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人才?

获得国赛奖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许成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课堂上学习的机器人操作与PLC编程,没出校门,就能身临其境地将这些技术在虚拟工厂的先进生产线上进行真实演练,体验了智能工厂真实的工作场景。

实训场景革新:上演数字技术融合“大秀”

不同造型、功能的机器人“满地跑”;机械臂伸缩、旋转、投放不差毫厘……这一场景并不发生在物流工厂里,而是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京东校园云仓生产性实训基地”。告别多巴胺,脱下美拉德,拥抱薄荷曼波“绿”,身着丁达尔风,瞬间变装换来了流行风尚的“破天富贵”……这一幕也不发生在大兴商超里,而是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专业群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时尚)专业群实训基地的“虚拟试衣镜”带来的“瞬间漂移”。

此外,裸眼3D沉浸机电设备模型拆解和汽车设备交互拆解、3D模拟试衣与走秀系统、工业互联网苹果自动采摘机器人等都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秘密武器。

“虚拟仿真技术将企业的生产场景、生产数据搬到校园之中、课堂之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范德辉介绍说:“简单来说,青岛市职业教育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是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还原真实生产加工或过程控制等企业真实场景,使教学双方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成为职业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

记者了解到,2023年5月,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商汤、京东联袂合作,投入4500万元建设完成青岛市职业教育(智能)仿真实训基地,相关技术参数达到生产标准,满足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承接企业生产服务和技术研发要求,含有6个中心、24个数字化程度高的实训基地,覆盖学校32个专业,并面向青岛市14所职业学校开放共享,投入使用以来有2500余名校外学生、1400余名社会人员来基地参加实训与培训,开放共享课时达11万学时。

“数字化教学环境给学生们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影响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说:“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校企合作的迭代升级,这场学校的教学环境的技术融合大“秀”正在上演,实训条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全景VR智慧教室到全覆盖智能管控系统,再到沉浸式多媒体教室、课程录播室,每一项创新都在为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资源共享:重塑数字化“造血”之旅

“教法新颖、案例生动、氛围活跃,干货满满……这就是传说中的‘宝藏’课程”“服装图片设计AI、立体裁剪、服装数字化展示与设计……你想要的这里全都有,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搭子’!”日前,远在45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孜拉来·库来西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上课感受。

横跨四千多公里,弥合两个小时的时差,两所学校,同一个老师、同一堂课,截至目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推出的“直播(慕课)+混合式教学”异地同步直播课程已经完成了5门。

如何将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新疆?

摄像机精准捕捉,教师影踪跃然屏上;两地画面高清细腻,如临其境;画面切换自如,随需而动;整堂课程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之感。“看似普通的一节课,实则‘暗藏玄机’,异地学校在云端‘零距离’互动,让异地师生获得了无差别的体验感”,依托智慧树在线平台讲授《着装形象展示及解析》课程的主讲老师黄娜说。

2023年春夏学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异地学校搭建起“<财务管理>虚拟教研室”,在多次研讨后达成共识——启动“四个共”异地同步教学法。即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改、教材共研、师资共培,实现课程“精准化”供需对接,架起了东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

“‘学无界域,教有同侪;典籍相照,智慧共襄’,学校支持和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和教研团队参与‘慕课西行’计划中,以网络跨越时空,以开放共享教育资源满足时代需求,以数字对话交流扩展信任发展通道,在东西部高校同频教学教研中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探索‘慕课西部行’从‘输血’转为‘造血’”之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乔璐表示。(记者 刘佳琦)


[编辑:张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