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青岛科技大学:“三新”土壤结出创新硕果
2024-06-05 22:40:41    来源:海报新闻

在青岛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创新的种子正在“三新”土壤中茁壮成长。

日前,青岛科技大学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共建山东橡胶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框架合作协议,总投资额高达1亿元人民币,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这也是继2022年7月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7.7亿元山东省金额最高校企合作项目和2023年7月与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签订2.2亿元校企合作项目后,又一个过亿元项目签约,三次签约总额达到11亿元,凸显青岛科技大学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成效。

2023年11月,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伟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为山东橡胶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

“近几年来,青岛科技大学聚焦有组织科研,以塑造新生态、开辟新路径、涵养新沃土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了一套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伟说。

“新生态”

“三新”土壤,正是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创新的秘诀。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有组织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促进委员会,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依托橡胶化工特色优势,学校建立了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紧密协作的科研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科技大学始终注重创新氛围的营造。教师中一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找校长找市场。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以“接地气”的方式寻求发展成为该校科研工作者们多年来一致认同的工作准则。青岛科技大学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使用效益,也让从事科研的老师们在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加了收益,赢得了声誉。

2023年8月,青岛科技大学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汪传生教授,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学校还设立成果转化“光荣榜”,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自主权,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为愿做科研、能做科研的教师“松绑”,为科研创新活动营造既合乎规范、又相对自主的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多元分配方式,探索长周期评价,激励和引导教师长期稳定开展科学研究,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科学引才用才格局。近三年来,学校共签订技术合同1775项,合同额近20亿元。

“新路径”

高校产学研长期以来存在着成功率低、合作模式单一、成果转化路径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才能打通产学研路上的这些“堵点”?青岛科技大学通过创新模式,走出一条破解“堵点”的新路径。

依托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2家上市公司,孵化相关产业链公司400余家,为我国橡胶化工行业创造产值超过1000亿元;由学校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9家。

将“ECSS工程化学模拟系统”项目技术整体转让给万华集团,并连续20余年提供技术更新迭代服务,打破国外封锁,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2023年7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志波带队赴万华化学集团进行对接交流

与橡胶、化工、大数据等领域企业联合建设“科创飞地”6个,实现从技术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无缝衔接。

建设“政校企金”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山东省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的“集团军”,为行业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青科大方案”。

……

近年来,在青岛科技大学,类似的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创新建设学科型公司、整体转让技术与共建研发中心等多种路径,青岛科技大学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构建了青科“样板”。

“新沃土”

通过实施“百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建立校企人才引育联合体、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等战略,青岛科技大学持续引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潮流,培育涵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沃土”。

青岛科技大学联合企业共建26个省部级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现有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该中心的“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2023年3月,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学校梳理了22支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团队情况,明确各自定位和主攻方向。刘光烨团队研发的新型橡胶合成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邵巍团队研发的自主导航技术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着陆保驾护航等。

此外,学校对科技成果进行赋权确权,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教师、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进行估值,

“既保护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解决企业与科研团队双方对成果的‘价格差异’,避免科研成果被低估。”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于立岩表示。

在聚焦协同创新方面,学校探索组建发展共同体。

“由企业出资、学校无形资产和团队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成立项目公司,伴随企业成长和成果转化的深入,一方面确保各方都可以得到相应收益、享受成果转化红利;另一方面将企业、学校、团队凝聚成共同体,激发三方的原动力,推动相关技术得到可持续的迭代升级。”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说到。(记者 姜申涛)

[编辑:张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