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一把刻刀 一柄小锤 以瓷为纸 刀绘丹青
2023-02-13 16:42:51      来源:太原日报

一把刻刀 一柄小锤 以瓷为纸 刀绘丹青-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社

一把刻刀 一柄小锤 以瓷为纸 刀绘丹青-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社

晋阳工匠风采录

一把刻刀 一柄小锤 以瓷为纸 刀绘丹青

——记太原市服装鞋帽公司研究所国家陶瓷装饰工苗振洁

苗振洁认真创作新作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春节刚过,太原市聋人学校尚未开学,校园内静悄悄的。记者随苗振洁来到位于教学楼负一层的刻瓷教学工作室,灯光打开的瞬间,数十件刻瓷作品呈现在眼前:栩栩如生的名人像、太原风景名胜、古代仕女图……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空灵写意、有的纪实怀旧,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组太原旧街景的作品。”在工作室陈列台上,有一组刻在不规则瓷片上的作品。太原古县城德化门、民国建筑风格的楼房、民间小宅院门楼、老旧的厂房,这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小街巷和建筑定格于“残损”的瓷片上,增加了岁月的沧桑感,让人们从方寸间觅得丝丝乡愁。

“这组作品曾被用于外事活动,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苗振洁说。

工作室还陈列着一组王家峰北齐墓壁画“复原”作品。饱满的人物表情、鲜艳的服饰色彩、宏大的场景,在苗振洁的刻刀下,壁画在小小的瓷盘上生动再现。在这组作品中,她首次尝试运用“疏体”画风格,在高度还原原作的基础上,艺术表现形式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刀为笔、以瓷为纸。苗振洁的刻瓷工艺把人们带进一个风格独特的艺术世界。“虽然没有书法绘画等艺术普遍,但刻瓷工艺有自己的优势。”苗振洁说,相比传统的艺术形式,刻瓷作品更能得到永久保存,不管经过多长时间,都不会有丝毫褪色。

走过25年的刻瓷生涯,如今苗振洁已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刻瓷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一个方形瓷板上,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肖像栩栩如生。苗振洁介绍,这幅作品在中国第二届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并多次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展。去年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扬州)上,她的作品《山西名胜古迹系列刻瓷作品》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铜奖。

一把刻刀、一柄小锤,常年单调的叮叮咚咚声,在她耳畔却如音乐相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

艺术即是缘。17岁那年,苗振洁天天经过的一个办公楼内,总传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她好奇地去探个究竟,只见一位师傅拿着小锤和刻刀正在创作:白色瓷盘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已具雏形。只此一瞬间,她就被这门工艺所吸引。在父母的支持下,苗振洁走上了刻瓷之路。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瓷器上作画不是件容易事,既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通过小锤力度和刀法的变换,在坚硬的瓷器表面进行创作。创作过程容不得丁点失误,一点瑕疵都会导致创作前功尽弃。

苗振洁的刻瓷之路有艰辛坎坷,也有成长的喜悦。经历了师傅离开的挫折,也曾前往山东淄博深造。20余年间,她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山西刻瓷工艺界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先后荣获“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三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被选拔进入“拔尖骨干人才”“四个一批人才”行列。

在潜心创作的同时,苗振洁还承担起刻瓷工艺的传承重任。

工作室长桌上,摆放着十几件未完成的刻瓷作品。“这是学生们正在创作的作品,开学后接着完成。”今年已经是她在聋人学校开课的第六年,有100多名学生追随她迈入刻瓷创作领域,拥有了一项属于自己的技能。

之所以选择聋人学校作为授业传艺的地方,苗振洁说:“孩子们虽然听力受到限制,但刻瓷不受听力影响,很适合他们学习。而且,特殊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每一次机会,都会让他们的人生多一份温暖和保障。”

潜心创作和教学之余,苗振洁还经常参与公益活动:走进山西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开展爱心助教活动;在青海“帐篷学校”执教,为孩子们传授技艺,支持民族美育教育事业发展;定期开办艺术沙龙,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刻瓷。她说,刻瓷仍是相对小众的工艺技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刻瓷、学习刻瓷,让刻瓷工艺拥有更多的受众并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张炜]
图片更多
热点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