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做好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日前,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通知要求,本次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这个通知来得正是时候。近日,安徽省明光市一名13岁女孩在厕所内被两名女孩扇了64个巴掌后晕厥。经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对涉事学校校长予以免职,对责任教师予以停课,并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该事件已告一段落,但公众再次被激发出对校园欺凌的痛感,舆论场也就此展开讨论。显然,尽管各地近年来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有的地方学生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非常恶劣。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发布通知,强调“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既呼应了舆论关切,更彰显了对校园欺凌零容忍、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决心。当前,各地各学校已经进入了寒假时间,这正是开展排查工作的良好契机。全面排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关部门对所有中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开展全面排查,另一个是各中小学校主动开展自查工作。在这两个层面的排查中,应先有学校自查,再有监管部门核查。真正完成了自查和核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全面排查的效果,也才能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学校该如何充分利用寒假契机做好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排查?答案是深入查访、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设禁区。毋庸讳言,在舆论场中,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后,涉事学校才有所察觉,媒体不介入便不作为。
下决心真排查,花力气调查,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真排查,就要多听听学生家长怎么说,多问问学生有没有被欺凌过、有没有看到同学被欺凌过。在整个排查过程中不能怕麻烦,不能放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要在细上下功夫。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学生之间的正常嬉戏乃至烈度不大的小摩擦归为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大抵指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不可误读。如果为了排查而排查,不抓几个典型就不罢休,非搞扩大化,不懂甄别,刻意制造新的矛盾,那就跑偏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就指出,各地各校要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如今看来,此次全面排查欺凌事件,也有必要普查、复查和抽查,既防止把大事说成小事,也防止把小事说成大事。
眼下,当务之急是全面做好排查欺凌工作,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只要各地各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周密部署;只要相关部门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只要监管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指导学校不断改进防治措施,就能一步步实现预期的治理效果。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