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

晋中学院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方式

2020-10-13 09:44:11        来源:山西日报

晋中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特色思政课程,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思想教育的育人方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特色思政课程的三个注重

晋中学院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的特色思政课,助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

一是注重特色思政课程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课程育人的需要。地域文化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因素,借助课程载体以及课堂教学形式讲好地域文化和故事,促进学生将国家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

二是注重特色思政课程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科研育人的需要。晋中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的挖掘和彰显,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教师发现和创造新知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力,激发学生探讨探究的原动力以及科研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把地域文化因素引入高校课程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和践行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需要。置身于地域文化环境包围中生存与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办学历史传统、办学风格与未来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浸润、感染和熏陶。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地域文化环境因素对于学校育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使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形成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并涵养家国情怀。

特色思政课程的两条路径

立足晋中文化资源开发与打造系列特色思政课程,旨在实现课程、科研、文化三重育人功效之目的。

一是利用身边独特资源构筑“三位一体”思想教育第二防火墙。晋中学院地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三晋腹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晋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最为丰厚的资源依赖与滋养源泉。晋中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整合学科力量,立足晋中地域独特而丰富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创设了“守望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追溯晋中近代工业,助推晋中经济发展”“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红色文化砥砺后人”等系列特色思政课程,用身边文化、身边故事等身边资源构筑起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思想教育的第二防火墙,将身边故事隐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是规范建设系列特色思政课程。晋中学院打造的系列特色思政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规范性建设,具有明确的课程性质、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大纲、稳定的师资团队、合理的学时学分设置和适当的评价考核方式。系列特色思政课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课程开发的初衷即所要体现和展示的价值理念进行设计构思与编排:“守望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模块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晋商文化所包含的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合作观念、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法治观念等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助力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信仰、道德情怀和道德实践,课时设置一学分;“追溯晋中近代工业,助推晋中经济发展”模块课程,凸显近代晋中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细致理解曲折前行的晋中近代工业发展历史,用身边感人故事的精神力量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砥砺身处和平盛世时期学生的强国之志、激励学生实践报国之行,课时设置一学分;“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红色文化砥砺后人”模块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在斗争中所展示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促使学生与这段历史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强国、报国热情。

目前,围绕晋商文化开发的“守望晋商文化,传承晋商精神”模块课程,已经进入教学实践阶段,开设了两个学期的“晋商文化研究专题”思政类公选课。该模块课程通过讲解驰骋商界500年晋商的历史,总结他们在神州大地留下的灿烂的商业文化,将晋商精神丰富内涵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该门富有浓郁地方气息的特色思政课,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晋商文化模块课程的运行与实践,给其他模块课程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其他模块的特色思政课也正在有序建设之中。

特色思政课程的三个启示

特色思政课程建设把实现以文化人、以事明理作为使命,用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滋养师生心灵,完成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

启示之一,注重地方文化或者身边文化资源对于所处该地域的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意义尤为重要。身边文化资源由于空间的靠近,对身边人的思想和观念更具有感染性和亲和性,教育意义更为突显。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启示之二,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三位一体”思想教育的联动模式是高校协同育人思维的具体体现。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注重某一个方面的用功发力不足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惑和问题。因此,构建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非常必要。

启示之三,特色思政课建设是校地合作育人、校地合作共赢的突出表征。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的特色思政课建设,既有利于高校育人目的和效果的达成、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助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记者 李山岗 王淑琴)

[编辑:张炜]

友情连接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山西人事考试网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 太原网络推广 | 四川在线教育 | 长城网教育 | 华龙网教育 | 泰国留学 | 中国高校之窗 | 中国未成年人网 | 南方网教育 | 中青在线教育 | 山西基础教育网 | 半壁江中文网 | 中国山东网教育 | 中华关公文化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华商网教育 | 新华网教育 | 国广教育 | 中国江西网教育 | 中原网教育 | 中国青年网教育 | tom网 | 大河网教育 | 荆楚网科教 | 北方网教育 | 齐鲁网教育 | 云南网教育 | 大众网教育 | 西部网教育 | 中国网教育 | 人民网教育 |